您好,欢迎访问中保天和!

今天:2025年05月05日

咨询热线:010 - 84264757

首页
专项服务
解决方案
新闻中心
政策规范
专家视角

我司通过各种资源,力邀行业内的权威专家对时代热点和相关政策法规进行解读,站在信息行业的制高点,描绘行业的宏伟蓝图,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以专家的视角,用事实说话,力求前瞻性和权威性,为企业和个人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于我们

首页 >新闻中心 >公司新闻

0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人社部信息中心主任翟燕立:人社信息化再谱新篇章来源:     日期:[2018-01-12]

 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全面部署。 在报告的论述中, 信息化既是时代背景也是工作任务, 特别是在第十三部分“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 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中, 将“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 作为“全面增强执政本领” 的一项重要内容。落实十九大的要求, 人社信息化下一时期的中心工作就是——要深刻领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以增强民生福祉为工作导向, 分析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人社领域的具体表现, 并通过信息化手段助力解决这些矛盾。

   

深刻把握主要矛盾转化
与人社信息化工作的关系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把握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就要在新时期全面分析和把握人民对民生服务的需求。 从社会保险方面看, 我国已实现制度从“无”到“有”、水平从“低” 到“高” 的转变,群众对社会保险的需求已经进一步转化为服务从“粗” 到“精” 的要求, 这就要求我们从全国统一的角度, 适应群众在城乡、地区间流动和身份变化的需求,充分考虑人民群众多样化、 个性化、 多层次的服务需要, 提供全国统一、 地区联动、 制度衔接、 简化规范、 方便快捷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


      把握好“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就要更加关注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地区之间、 业务之间发展不平衡, 属地管理与人员流动需求不匹配, 线下服务渠道与线上服务需求有差距, 公共服务整体性不强和可及性不够,“最后一公里” 的服务便利性不够, 业务办理分割独立且流程复杂, 重复提交办事要件和证明材料等方面的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 必须依靠信息化手段, 以“互联网 + 人社” 2020 行动计划为着力点, 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体系, 大力提升社会保险公共服务的能力和质量,不断消除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努力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和发展的成果, 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推动建立全国统一的
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 要“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 我们理解,这一平台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但信息化一定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 要通过信息化、 特别是互联网手段, 将分散在各地、 各业务条线的服务事项有机整合并统一对外提供。 要集成各地经办服务能力, 在中央层面搭建身份认证、线上服务、 线上交易、 信用体系、 资金清算、 监控指挥、 异地就医监管等一系列信息化平台, 为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提供骨架支撑。

        在具体建设内容上, 一是以全国平台为主, 省级平台为辅, 形成全国联动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系统, 统一服务入口, 形成电话、 短信、 网站、 手机、 自助等多种服务渠道。 二是在全国平台一级搭建公共基础设施, 提供线上身份认证、 支付结算、 电子印章、 电子发票、电子证照、 人社信用、 人社档案袋等基础功能性服务。 这些服务可同时支撑其他人社业务。 三是在全国平台提供跨地域服务事项, 包括适应权益透明要求,将属地分散管理的参保权益信息串联起来, 提供统一的参保缴费和待遇查询服务 ; 适应人员流动要求, 提供异地转移接续、 待遇资格认证、 就医费用结算等跨地区业务的进度查询、 结果查询和线上申请 ; 适应网络就业要求, 突破地域限制, 面向新业态就业人员推送参保提示信息, 方便参保人员在任何地点都可以线上申请办理参保缴费服务 ; 让全国的 12333 电话联动起来, 通过拨打一个统一号码, 就可以转接查询到另一个地区的政策、 服务流程。 四是通过部省平台联动, 将各类属地社会保险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化、 规范化, 形成线上标准化、流程优化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事项。 业务标准化、 流程规范化是建设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的前提, 也是社保工作未来持续发展的根基, 对此必须高度重视, 在全行业形成共识, 精心组织, 下大力气来加以推动落实。

   

开启新时代
人社信息化工作的新征程

    全面推动信息化工作。 按照十九大对民生领域、 特别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的部署, 在继续完善现有就业系统的基础上, 着手研究全国集中统一的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体系, 建成全国集中一体化的、 包括职业介绍等就业服务业务的经办系统, 而不只是一个简单的信息交换平台(可以理解为“就业的淘宝网”), 这就从机制上保证了信息的实时性、 全面性和准确性, 对促进劳动力流动、 实现人尽其才、 延长人口红利将发挥积极作用。 要积极发挥信息系统的作用, 协助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各业务部门补齐短板, 提高管理和经办效率, 推动各项业务的平衡、 充分和协同发展, 实现劳动关系、 收入分配、 人事人才等领域管理服务能力的全面提升。

       加快实施“互联网+人社”行动。全面部署行动计划, 深入开展优秀案例成果交流和组织推广。 完善全国基础功能性服务平台, 形成社会保障卡在线身份认证、 移动支付结算、 人社电子档案袋、 人社信用评价等基础支撑能力, 支持地方发展创新。 加强社会协作, 调动社会各界参与行动的热情, 促进社会保障卡为政府公共服务乃至社会服务提供基础支撑, 拓展更多的“互联网+” 创新应用。依托“金保工程”二期项目建设,着力构建共建共享的信息化发展格局。

        实现全国社会保障“一卡通”。 保持社会保障卡发行进度, 加快推进第三代社会保障卡发行和应用, 尽快实现发卡人群全覆盖。 实现社会保障卡在人社领域全面应用, 进一步拓展社会保障卡应用目录, 结合生物特征识别、 数字证书等技术, 拓展社会保障卡应用能力。加快完善全国“一卡通” 应用能力, 在已实现跨省持卡就医直接结算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其他业务跨地区用卡。 推进社会保障卡线上身份认证与支付结算服务平台建设, 形成社会保障卡线下线上综合服务格局。

       强化重点业务支撑服务。 以全力保障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为发力点, 推进跨省异地就医结算工作, 满足农民工、“双创人员” 跨省异地住院费用结算需求。 助推改革和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 建设全国缴费与待遇查询系统、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监控系统,指导各地提供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测算服务, 实现全国个人权益记录网上查询。完成全国全民参保登记库建设, 实现全民参保登记地区的数据全覆盖, 探索动态实时更新机制。 研究全国统一的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平台建设方案, 促进一、二、 三支柱间的信息联动, 保障多层次养老保障制度的有效实施。

       提升大数据开发服务能力。优化联网数据归集模式,建立人社大数据平台,形成人社大数据服务能力, 运用大数据技术, 开展全民参保、 医保控费、 医保支付标准制定、 养老全国统筹监控等大数据应用。推进人社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归集信用“黑红名单”, 以信用机制促进人社服务流程进一步简化优化, 以信用分促进社会信用信息共享。 全面推进社会保障卡持卡人员和用人单位基础信息库建设, 推进国家人口、 法人基础信息库在人社行业的应用, 实现基础信息与基本业务状态信息的普遍入库和共享联动, 各级各类人社业务系统实现“一数一源”。 进一步落实就业失业登记与社会保险登记、 劳动用工备案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要求, 加快人社领域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建设,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政务数据资源共享, 研究推进人社公共数据资源开放,落实“互联网+政务服务”试点示范任务, 实现与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和数据共享平台的对接。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中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人社信息化工作肩负着服务、 支撑、 引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业务的重任, 必将不辱使命, 再谱新篇章。 
 

访问统计: 8172 人次